English

西煤东运新通道

1999-07-08 来源:光明日报 本报记者 邵文杰 我有话说

“南有三峡,北有朔黄”,神华工程朔黄铁路是江泽民总书记在党的十四大和十五大报告中提到的我国4大跨世纪工程之一。目前,神华铁路朔黄(山西朔州至河北黄骅)线建设全面展开,上万名建设大军已在总长588公里的线路上摆开了战场。

朔黄铁路为国家一级干线电气化铁路。它与目前已建成的包神铁路和神朔铁路相连,构成了全长1029公里的神华铁路,把陕北、内蒙古南部大型能源基地和渤海湾出海口联结起来,成为我国继大秦铁路后西煤东运的第二条大通道。

记者6月上中旬随中央新闻采访团从东向西沿朔黄铁路进行实地采访。在为期10余天的采访中,我们穿山越岭,跋山涉水,行程近1000公里。朔黄线上,来自中国铁路工程总公司一、二、三、四、五工程局;中国铁道建筑总公司十一、十二、十三、十四、十五、十七、十八、十九、二十工程局和隧道局的数万精兵强将云集星聚,争雄逐鹿。一路之上,深深体会到铁路一线工人那种顽强拼搏、勇于奉献的精神,同时也深切体会到铁路沿线人民群众对铁路大动脉的热切期盼。

跨世纪的重点工程

神华集团朔黄铁路公司副总经理梁尔作向记者介绍,朔黄铁路是实现我国“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的重点建设项目,也是建国以来第一个煤矿、铁路、电站、港口、航运一体化建设的国家重点骨干工程,静态总投资近900亿元。

它的建设,对加速我国中西部能源基地的开发、加快晋煤外运、促进沿线和东南沿海地区的经济繁荣、保障华东和华南地区的能源供给都具有重要意义。这一工程,包括在陕西北部、内蒙古南部的神府东胜煤田建设一个年产6000万吨优质煤的矿区,修筑1027公里运煤铁路通道,建设相应能力的煤炭装船港和航运船队,以及262.4万千瓦装机容量的坑口电站。

作为世界七大煤田之一,神华工程所属的神府东胜矿区目前开工规模已达年产1910万吨,其中包括我国现代化程度最高、创全国井工煤矿生产效率最高纪录的大柳塔矿。陕西神木至山西朔州全长269公里的神朔铁路已修通运营,电站后续工程已经开工。

作为西煤东运大通道的朔黄铁路,是神华三期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一铁路到2000年与京九线接轨并开通运煤,2003年将延伸到黄骅港,近期设计输送能力达6800万吨,远期设计输送能力可达1亿吨。与朔黄铁路配套的黄骅港,是目前我国港口建设中一次性投资最多、工程规模最大的项目。到2003年,黄骅港将一次建成4个可停靠3.5万吨级船舶的深水泊位,年装船能力将达3000万吨,远期可达6000万吨。

老区发展的新机遇

6月3日上午11时,记者来到过去因与铁路无缘的冀中老区肃宁县,由于县委、县政府抓住了国家京九、朔黄两条铁路大动脉在肃宁交叉为枢纽的机遇,及时科学规划、“筑巢引凤”、制定招商引资优惠政策,调动了全县人民的积极性,经济建设热火朝天。

眼下,有了“黄金十字架”优势的肃宁,成了中外投资者的新热点。以四街四路为标志的崭新肃宁城在崛起。肃宁县委书记姜东胜介绍,近两年来用在城建及水、电、通讯等方面的投资是前20年的总和。京九和朔黄两线的肃宁站周围,将成为新式并有独特风格的建筑小区。

记者看到,肃宁现已建起了六个果品蔬菜专业批发市场和一个在全国具有一定影响力的大型专业市场——尚村皮毛市场,客户遍及全国。县政府还出台优惠政策,鼓励农民进城经商,800多户农民在新开的街道两旁盖起了商业楼房。一座座高标准宾馆、饮食及娱乐场所正在肃宁拔地而起。130多家客商投资8000多万元,在工贸小区经商办厂。

大西北的出海通道

朔黄铁路在山西境内正线长度有190多公里,途经忻州、阳泉两个地市的6个县,向西通过神河铁路与陕西相接,向东进入河北与京九铁路、黄骅港相接,整体形成联接陕西、横跨山西和河北的出海通道。这项跨世纪的铁路、海港通道工程,对于全国国民经济的发展,特别是对于带动中西部地区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朔黄铁路的建设,不仅可以解决陕西神府煤田煤炭的东运出海通道,而且对山西能源产品的输出也会发挥重要作用,这一铁路给山西省安排的运量近期为1800万吨,远期为2500万吨。朔黄铁路在山西省境内190多公里,投资20多亿元,工程建设对建材、劳动力的大量需求,对周边地区,特别是对沿线6个贫困县的经济发展具有直接的拉动作用。从长远来看,这项工程建成后,将大大缩短了山西省通往出海口的距离,把山西与京、津、唐更紧密地连接起来,与东部沿海和西部地区更紧密连接起来,对于发挥山西承东启西的作用,促进本省的经济发展和对外开放,特别是对于促进晋西北老贫地区煤炭、钢铁、铝钒土、建材等资源的开发及带动山西省沿线相关产业的发展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朔黄铁路是进一步推动山西对外开放的重要通道,是带动山区、贫困地区人民脱贫致富之路。

6月10日上午,山西省副省长、省支持朔黄铁路建设协调领导组组长薛军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对于朔黄铁路等国家重点工程,山西省委、省政府及所在地市县政府始终都把它作为全省重点工程的重中之重,给予了重点保证、重点倾斜、重点支持和重点服务,创造一切可能的环境条件,支持和配合工程建设;广大人民群众以纯朴的民风、以革命老区的光荣传统,向当年支前一样支持国家重点工程建设。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